部门:教育学院办公网 日期:2023-12-11 09:59:07 访问次数:10次
他们是教育学院研究生
他们逐梦青春、不负韶华
他们是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一起来认识本期“教院之光”的优秀学子!
李彦
教育学原理专业 2021级硕士研究生
吴冕
教育技术学专业 2022级硕士研究生
张伊丽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1级硕士研究生
苑津山
教育史专业 2021级博士研究生
陈叙南
体育人文社会学 2021级博士研究生
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李彦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自己怀抱对学术科研最纯粹的热爱,始终保持孜孜以求的敬畏之心,日积跬步地坚持努力研学。
校内外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研究生期间获国家奖学金、梁广榕奖学金、“五好研究生”、“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社会工作奖学金”等奖励荣誉;曾担任教育学院研博会主席、教育学研究生第四支部副书记,连续2年主持“激情武月”毕业晚会,参与学院宣传片拍摄;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次,获评远程教育杂志社“数字化变革赋能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三等奖、2022年“沂水春风”全国教育学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发表/录用论文10篇,其中CSSCI、SSCI、北大核心、中央报纸数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课题和著作的编写及翻译工作;连续多年赴“滇黔桂石漠化”地区、“燕山-太行山”地区,为山区、老区、革命区教育“把脉问诊”,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我的教院故事
感谢浙大和教院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和福利,读研期间我学到的远不止是教育学的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求是创新”的学术追求与人文情怀。感谢师长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细致严谨的研究作风和终身学习的宝贵品质,这也是我一生努力前行的方向;感谢家人朋友、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的陪伴和帮助、鼓励和支持。每每回顾,我没有一刻不感到幸运和感激。许多经历是支持我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之源。也在此衷心祝愿每位同学前途似锦,勇攀高峰!
关于专业的心得体会
这是一个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代,理论创新和创造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教育学原理学科的研究生需立足好中国实际,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解决好中国问题,彰显好中国之理。
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扎根、奉献,做好人,做先锋!
吴冕
“要像一颗微不足道的星星学习,可以微弱,但要有光。”
未来发展方向
计划于本专业继续深造
校内外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研究生期间获国家奖学金、浙江大学“五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以第一/第二作者发表4篇SSCI一区期刊论文(含录用);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或口头汇报3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参与导师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多项课题以及教材编撰工作。上学年任教研三支部纪检委员、竺可桢学院本科生新生兼职辅导员等职务。
我的教院故事
在五年前,我怀揣着懵懂的心情,开始了我与教院的篇章。在五年后,我已是拥有了坚定的选择,续写我和教育的缘分。教育学院的众多老师带我走进教育学的大门,他们为同学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一步一步让我了解、热爱、最终坚定选择了教育和教育技术学。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欧阳璠老师,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是她引领并见证了我在科研上一步一步的成长,是她严谨和积极的态度让我有所依照,不断反思。
教育学院的同学和挚友是我最温暖的港湾。五年来,是同门、学长学姐、班级、支部以及球队的同学们陪我看过校园的日出日落,给予我无私的鼓励的包容,激发我专业的灵感和思维火花。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未来,我希望能保持自己的热情,探索未知,也照亮身边的人。
关于专业的心得体会
教育技术学像是一个跨越学科的循环,它始于对教育问题的剖析,途径前沿的技术手段,最后又回归到教育实践的更新。正是因为学科的交叉,教育研究有了更多新的可能,也对教育技术的学子提出了培养顶层的思路理念、更宽阔信息化视野的要求。
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前行必有曙光。
张伊丽
“抱扑守拙,行稳至远。”
未来发展方向
从事体育教师,重回校园、走进学生为学校体育工作贡献力量。
校内外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研究生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浙江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会议论文1篇、SSCI论文1篇,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作口头报告、2023年浙江省运动促进健康研讨会等会议,参与导师多项课题;曾担任教育学院兼职辅导员、体育学系学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体研2102班心理委员。
我的教院故事
在教院成长的六年,感恩一路以来学院的支持、教师的培养以及同学的陪伴。
本科四年期间,与班级同学在教院体育系共同学习成长,扎实学习体育专业知识、磨练各项运动技术,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体育人,希望能够以自身学所为体育事业添砖加瓦。研究生两年来,在导师和学院老师的教育指导下,在同门、同窗以及室友的帮助陪伴下,在学习、工作、生活寻求更好的自己,在专业领域中潜心学习,扎实推进学术任务;在各项社会工作中锻炼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真诚对待他人。
与教院的故事未完待续,无论身处何方,永远铭记浙大人、教院人、体育人的身份。
关于专业的心得体会
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从体育教育专业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从系统的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习,到探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结合自身所学和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致力于推动运动促进健康的发展。
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把握当下、踏实学习;敢于挑战、不畏困难;放平心态、享受过程。
苑津山
“十分感谢教育学院,特别感谢导师!”
未来发展方向
努力做一名厚古晓今、持续关注高考中弱势学生发展的教育学人。
校内外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扎根中国大地研究教育,积极帮助关心周围人,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在人民日报社获评“人民网奖学金”。
我的教院故事
2018年大二国庆节,在老校区第一次参观完美体育平台,深有感触,感受到了学院的底蕴。后来在2020年8月参加了学院线上面试,有幸来到浙大教育学院,希望可以不负学院的培养。
关于专业的心得体会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中国的文化传统没有变,以史为鉴,可以通晓当今的很多事。教育是温情的,对学生有相当的关怀力,希望可以两者结合,在教育史的道路上认真前行。
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希望学弟学妹可以热爱教育学,热爱历史,对学科充满自信,在研究上获得幸福感!
陈叙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未来发展方向
从事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聚焦中国职业体育发展、中国体育体制、运动员人力资本等研究主题,关注中国体育发展中的现实和重大社会问题。
校内外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导师合作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全文转载1篇;参投国内学术会议论文5篇,曾获清华大学体育高层论坛最佳报告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及后期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项,参编学术著作1部。
我的教院故事
从初入科研时,在互联网与期刊杂志上阅读前辈们的科研成果而受益匪浅,再到如今博士研究生在读,以完美体育平台的身份去贡献自己的学术观点,倍感荣耀。依稀犹记博士入学之际,导师郑芳教授在询问关于未来研究方向是否继续以职业体育与中国足球为题时的嘱托:“博士的求学生涯无疑是孤独与痛苦的,选择职业体育,特别是关于中国足球,那必然更加遭受他人的非议与误解。因此,如若选择了职业体育与中国足球,读博那就更需沉得下去心、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博士论文。一篇博士论文不能解决中国足球的所有问题,但切记问心无愧、不忘初心。”
关于专业的心得体会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职业体育研究,不仅要求研究者对体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具有深入的了解、观察与思考,同时需要结合社会科学研究中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以期开展指向中国体育现实问题的原创性社科研究,拓展我国体育科研中职业体育研究的新领域。
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教育学院
文、图/受访者提供
2023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