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教育学院办公网 日期:2023-11-21 15:17:39 访问次数:10次
2023年11月11日至12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博物馆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的主题为“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高质量教科书体系建设”。来自日本追手门学院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台湾台北教育大学、中国香港教育大学、中国澳门城市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与论坛。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缪劲翔、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陈云龙分别致辞,首都师范大学田慧生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余宏亮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胡定荣教授、澳门城市大学郭晓明教授、台北教育大学周淑卿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胡月宝副教授、浙江大学刘正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增田教授等学者作大会主旨报告。
刘正伟教授在大会作“普通知识、普通文字和普通文章:清末国文教科书编写体系的建构与探索”的主旨报告,该报告由刘正伟教授与博士生水鑫怡合作完成。报告首先考察了清末“国文”课程的命名与演变情况。其次,阐述了清末新政时期国文教科书经历了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开创及审定时期的变革,以及所呈现的三种类型。最后,刘正伟教授指出,在日本现代教科书理念及体制影响下,清末国文教科书呈现出“以叙述、说明和论说为主,注重实用”的特点,在编排体例上体现了知识呈现的新方式,并强调清末白话国语教科书的出现是清末语体变革的重要体现。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谷亚在分论坛作了题为“批判的语言与可能的语言——批判教科书研究的进路回顾及困境反思”的报告。他在梳理批判社会理论与批判教科书研究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批判教科书研究经历了从“批判的语言”到“批判的语言”和“可能的语言”的转向,分析了批判教科书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旨趣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走向。
文丨谷亚
图丨会务组
2023年11月21日